独具风味的赣南客家美食

导语 赣南客家饮食具有深厚浓郁的文化底蕴与别具风味的地域特色,体现出客家人独特的风土人情,这些都与赣南客家人的生活起居和精神文化息息相关。赣南是客家人较集中的聚居地,极具代表性。只有品味赣南客家美食,才能领略客家独特的文化背景。

  客家酿豆腐

  萝卜饺

  拿来、融合与创新发展

  改革开放后,由于交通便捷,人口流动大,特别是经商人员的流动,赣南客家美食出现了新的流动态势。而在以前,县与县,县与市或更大的城市由于交通闭塞,饮食菜肴几乎难以外流,一个县固有的美食基本上只在这个县拥有,很少出县,出省,甚至于出国。

  特别是近年来,县里的一些名食陆续进军各县和赣州城区。以宁都肉丸为例,改革开放初期,宁都的一批小贩,挑着肉丸担子走入赣州城区的大街小巷,为了招揽生意,不停地吆喝,还把肉丸改成小丸,掺入猪骨汤,配以香甜的佐料,很受欢迎。据说有的小贩因做肉丸生意赚了钱,还在赣州买了房。如今,这种小肉丸已获得了许多人的认可,走上了赣州及其他县(市)的餐桌。再如宁都的空心菜,由于采用凉拌方法,吃起来非常脆嫩、有味,也出现在赣州城区的餐桌上。因为赣州不生产这种空心菜,用赣州出产的空心菜凉拌,味如嚼蜡。因此,要吃上这种佳肴,必须从宁都将这种空心菜运过来,十分不便,因而,有人想办法,在赣州城区郊外的水东镇栽种这种叫龙蕹的空心菜,原汁原味,很受顾客青睐。可见好的美食,人们会想方设法引进“拿来”。

  当今的时代,各地的各种名美食都在互相融合,互相渗透。

  泰和乌骨鸡、广昌通心白莲等其他地市的名赣菜,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赣南诸县,而赣南诸县的菜肴如炒子鸭、小炒鱼等同样出现在江西的其他县市。宁都肉丸在武汉、深圳多地出现。

  品种的融合,口味上也自然起着变化。

  原先赣州城区的菜,较为清淡,慢慢地也辣了起来,有人说这是受“外侵”的影响,确实也有道理和根据,由于赣州城区出现了大量宁都、瑞金餐馆,这两个县(市)的客家人大多是“不怕辣,辣不怕,怕不辣”的,于是,餐馆厨师便把这种辣菜带到了这里,日子一久,本地人便慢慢“同化”。在“外传”的同时,对一些菜肴也会作一定的改进创新,这值得提倡,但绝不能失其原汁原味,更不能偷工减料。如肉丸原料以猪肉为主,瘦肉所占比例要多。若以肥肉为主,并且掺入大量的薯粉,质量就大降。再如制作黄元米馃,过去一定要用大禾米做原料,蒸米时,一定要浸入黄元柴烧灰而成的碱水,这样打出来的黄元米馃吃起来才有嚼头。而现在常常看到的黄元米馃,原料却是粳米,颜色是黄的,浸入街上买来的洋碱,省去了砍黄元柴烧灰这一道程序。如果你买回切开,一放入锅里煮,全烂成一团糊了。

  没有地方特色的菜,甚至千篇一律,都不能称其为名优美食。只有遵守经商道德与规则,保持它的正统和纯洁,做出来的美食才会赢得顾客的欢迎。

关注更新
返回本地宝首页

热点推荐

最新阅读

反馈